让长明灯照耀京华 ——记王家海等八位老人研制新产品的成功实践 摘自1998年12月16日《中国老年报》 北京市的王家海领着7位老干部研制的节电延寿系列产品,经3年奋斗,终于赢得市场,仅北京地区就有2000多家单位使用,累计为社会节约资金上千万元。 从地矿部离休的王家海老人,今年72岁了。他离休后,一度每天学唱歌、跳老年迪斯科、打扑克牌等,日子过得到很舒心。一天,他对老伴于兰琴说:“党培养咱们这么多年,咱们不能光玩,还是应该找找老有所为的门路,为社会主义建设再做点贡献,来实现晚年的生命价值。”得到老伴的赞同后,他俩约来姜兆宣、王振娥、黄淑芳等“老科技”,凑在一起,开始了“银发”科研活动。 他们看到楼道里灯泡常坏,灯离地面较高,身边没有子女的老人不敢自己踩着高凳子更换灯泡,可不换灯泡晚上出来又容易摔跤。能否研究出一种产品,让灯泡常年不坏呢?于是,他们分头跑图书馆、上书店,到处收集资料,一有想法就及时碰头。后来,他们研究出可以利用半导体单向导电的开关特性,使灯泡钨丝变细和脆断的速率减慢,来延长灯泡寿命的方法寿命。于是买来二极管,找来硬纸壳,用剪子剪,锥子锥,锤敲钉铆,制成样品,安在灯座里,一通电,成功了!但很快就产生出一股焦糊味,原来是硬纸板芯被烧焦了。他们又对症下药,更换原材料,终于将灯泡延寿垫片试制成功。经有关部门以国际标准和国标检测合格后,获得了国家专利。 老人们原计划兴办公司,将发明投入生产,但又凑不齐30万元的注册资金,只好申办了一个只需3万元注册资金的“长明灯研究所”,所址就设在王家海家里。地矿部领导积极支持“老有所为”,为王老调整了住房。所里招聘了下岗人员和待业青年,开始了生产经营活动。 一家宾馆的电工半信半疑地装上9只灯泡延寿垫片,半年内这9只灯泡全都明亮如初,而对照未用延寿垫片的灯泡已换过十几次,使他们下决心购买了4000只灯泡延寿垫片。 外交部打来电话询问:延寿垫片能治进口灯泡的“洋”病吗?王家海送去了10只请其试用。结果,外交部也订下了1万多元的货。 某大学科研楼十几米高的大堂顶灯招标,长明灯研究所一举夺标,为其安上了不用老换灯泡的长寿灯具。 老人们相继研制出人体感应开关、声光控延时开关、微型超载限电器、日光灯节电延寿器等。至今,已有7项拥有国家专利证书,并有两项分获优秀发明铜牌、银牌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