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难及江浙,精细不如闽广,味浓逊色川湘,东北菜在全国各地美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里,倒像是最“另类”的一支。用东北黑木耳炒一盘本地品种的矮棵大白菜,少油寡盐,菜味自足;等酱大棒骨出锅了,牙手并用地撕扯松烂入味的肉,敲开骨头嘬骨髓,吱吱作声,再用一口热酒下肚“定味”。东北饮食文化里最精髓的,就是那股顽强的生命力和洒脱豪迈的精神。 东北菜里名气最大的“乱炖”于此时登场,正合时宜。东北地区对“炖”的爱好源于金代女真族和女真后裔满族的风俗,一方面是渔猎生活的缘由,厨具不可能太考究,油醋等调料难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地气寒冷,推想开去,必定是要锅内咕嘟嘟地煮冒了泡,蒸汽腾腾泛起,于身体于心理而言,那温度方能抵御得住这彻骨的寒冷。 东北的饭桌上,要尽地主之谊,最常说的话就是:“吃好喝好啊”!仿佛吃饱跟喝足,就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全不管有些客人看着大盘大碗里冒尖的菜、杯里满当当的酒,眼睛也看饱了,心里也发怵了。但却不知道这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随便吃,随便喝。这大概和满族风俗有关,满族人冬天里杀猪祭祀,用白水煮熟大块的“福肉”,路过的人都走进来随便围坐,用随身的刀子切着肉吃,片下的肉片越薄越整齐越好,吃得越多,主人越有面子。从前在东北的荒僻屯子里,还有离家不锁门的风俗。路过的人随便进来吃喝,离开前抓把灶灰洒在门口,主人回来看到,就知道家里来过了客人。 更多资讯请点击:http://www.sjzdbt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