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十大灯具品牌”、“中国十大消费喜爱产品”等等,版本却最多,谁家才是真的?其公信力有多强,认可度有多高,评选主体是谁,评选过程又是怎样的?只能说消费者是看得人云里雾里。
近日,笔者在百度输入“照明行业 评选”,马上显示了914,000个搜索结果。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涉及照明行业的评选活动超过30个。今年年初至今,涉及照明行业的评选活动已经接近20个,各种评选活动都看似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荣誉证书版本多多 谁家才是真? 但是,由国家最高质量检测部门颁发的免检产品和著名品牌,都会出事。这不由得不让人想道,这些荣誉和桂冠的“含金量”究竟有几何?而其中的水份又有多少? 有人说,看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看路边的广告牌就知道了。细心的路人会发现,广告多了,各种认证也多了,借“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这些有极高的含金量的称号或荣誉,大打擦边球,于是中国××品牌、中国驰名××陆续被“炮制”出来;什么消费者公认××品牌、中国××行业名牌,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在各终端专卖店,一进门,春风满面的导购小姐会递给你一叠各种认证充斥其间的宣传册,各种证书、铜牌更是汗牛充栋,多不胜数。 “中国十大灯具品牌”、“中国十大消费喜爱产品”等等,版本却最多,谁家的才是真的?其公信力有多强,认可度有多高,评选主体是谁,评选过程又是怎样的?只能说消费者是看得云里雾里。而作为国家有关部门,是否对这些所谓的“评选项目”,也应该来一次大洗牌?该评选的就应该认真执行标准,不该评选的干脆取消? 银子换证书 能否成功忽悠消费者? 照明行业由于自身特点,与家电、地产、IT等行业有很大的不同,很难产生超大规模并具有垄断性的大企业出现,这就为众多小品牌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各种认证满天飞的市场,如何打动消费者的心,没有几个“耀眼”的头衔怎么行?毕竟“中国名牌”这顶具有含金量桂冠的门槛太高,需要企业有相当的实力。那么众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小品牌怎么办?出于进攻市场的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把各种证书捧回家。 但是,消费者是否看好企业慷慨解囊,少则上千,多则数万买来的头衔?这“大把大把的银子换来的证书”真能征服消费者吗? 这些情况给照明行业带来了警示:在认证的同时企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不法的认证机构的金字招牌“忽悠”了。同时,企业必须明白,品牌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不是用证书堆出来的。而消费者也应该清醒意识到:面对照明市场上鱼龙混杂的证书、牌匾切莫轻信,材质和做工才能决定产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