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办学规模也随着受教育者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为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校方在校园的教学设施、公寓条件等方面作出了十分的努力,但由于大学校园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少高校节能措施只注重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在强化采用人性化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欠缺,再加之不少学生的节能意识淡薄,导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面积、学生人数、教职员工人数急剧增多,各高校公共费用支出相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电能源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浪费。 二、用电现状分析
教室照明方面: 高校的教室,在白天室内照度很高的情况下,仍然普遍存在开灯作业现象,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教室照度不低于350LUX。从保护视力健康角度出发,在低于150LUX和高于600LUX照度下长时间看书,有损于眼睛的健康。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照度都高于此标准。在对高校教室照明的调研中,我们看到,为让大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对于教室的照度都非常重视,晚间照度都在350LUX以上。以一般普通标准教室为例,至少装配22支40W(用电感镇流器时其功耗还增加5W)日光灯管照明,每小时电耗为1KWh,每天工作时间普遍达16小时,日间为10小时左右,夜晚为6小时左右,全天耗电量为16×22×45=15kwh,若以0.8元/kwh电费计算,每间教室日支出电费为12元,每学年以9个月计算,则每间教室每年电费耗用为3400元。
空调的工作现状: 高校分体式空调的使用密集,一般3万人左右的普通高校,分体式空调的拥有量近千台。夏季用于制冷,冬天用于取暖,一旦处于启用阶段,电耗居高不下,难以控制,给校方的水电费用的支出带来了较重的负担。对于高校而言,分体式空调拥有率较高,且使用频繁,但实际效率不高。空调的安装场所主要是办公区、实验室、会议室和教学办公区,夏天制冷和冬季取暖。往往存在空调开启后、人员离开时段长达半小时以上时,不会关闭空调,甚至有不少使用者在午饭午休时间也不关闭空调;另一种现象是:室温本来己低于26℃,不需制冷而开启空调,为了改变空气,开着门或窗而开启空调。诸此种种,致使空调的运行状态出现无效运行,不合理运行,从而导致能源的损耗。
用水方面: 学校的洗漱间和卫生间是用水的最大消耗,也是节水的重点。在洗漱间内,主要是跑冒滴漏,其中现象表现为:第一,普通水龙头损坏后不及时更换,使水龙头成为长流水。第二,有不少学生的节水意识淡薄,洗衣服时,人离开时依然开启水龙头,冲洗衣服或冲洗清洁用具,致使水资源大量浪费。
三、高校用电耗能高的原因
近些年来,高校用电耗能一直在呈上升趋势,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由于市场电价和用电耗材价格上涨,造成电费增加。但是整体来看,还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1、用电管理粗放,浪费严重
高校用电管理过程中,管理职能不突出,在用电过程中主要强调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用电,在节约用电方面工作力度不大。
2、有些用电设施陈旧、电能损耗大
有些高校由于资金紧缺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对陈旧老化设备实行改造维修,致使该部分设备出现带病或超负荷运行状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3、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但是在高校内部却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后勤员工队伍普遍技术素质不高,对细节问题缺少应有的关注,对浪费电能现象不能进行科学有效解决,也无法对现有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改进,不利于全面推动节电工作的开展。
4、节能意识淡薄
节能减排思想未能深入人心,多数学生节约用电意识薄弱。觉得节电不节电与个人关系不大,认为用电育人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 四、社会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雷奇节能作为国内大型的节电节能设备生产制造商,致力于提供高效实用型节电节能设备,响应国家号召,促进节能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雷奇节能在智能节能监控装置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实现了从照明节电、空调节电到低压电动设备节电的全面节电,此外还可远程节能监控做到自动化节约、细节型节约,迎合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之所需,为建设节约型校园保驾护航。雷奇节能为山东理工、潍坊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一批先行先试的高校提供了综合性节能节电解决方案,节能效果非常突出。雷奇节能力求走出一条校企结合、传统商业合作+合同能源管理形式的新型合作道路,提高科技含量,突出节能效果,真正的实现以技术保障节能。
五、节电节能措施
(一)加强节约能源宣传,提高节能意识,达成全员节电共识
动员广大师生从自己、从身边、从点滴做起,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自觉成为节电管理工作的宣传者、实践者、受益者。 (二)采用切实可行的节电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节电产品和设备是主要的节电途径之一,不但可以加强供、用电设备运行的管理和维护水平,而且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运行设备容量,合理安排设备运行方式。 1.照明节电措施
高校照明用电约占总用电量的50%左右,因此,提高照明的效率、节约照明用电是节电中的重要任务。在照度要求不太高的公共场所,可以适当降低白炽灯照度,既能节省用电量又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雷奇优路明节电装置采用最新的电磁补偿、微电脑参数优化控制、电力电子控制等技术而完成,电磁补偿是依靠雷奇节能专利技术,利用高性能进口铁磁材料完成的电磁转换器装置,其自身损耗在千分之几以内,而变压器在百分之几以内,在微电脑集数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无级定点调整和高阻态降压原理,根据用电参数的变化自动调整负载的输入电流,通过内部的高阻态电抗调压,从而做到完成减少谐波的产生,抑制浪涌电流及瞬变,降低多余的无功损耗,提高用电效率,优化供电参数,提高电力品质,吸收、抑制配电线路中产生的谐波、杂波,抑制线路当中以及负载工作过程中的高频浪涌高能瞬变。
2.通过技术措施降低其它电力损耗
不管是利用自供水源井抽水或是自来水加压抽水的水泵用电,还是中央空调、分体空调,都是用电量较大的设备之一,可以改变水泵电机定速拖动为变速拖动节电。在校内锅炉房的风机、水泵、循环泵上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和变频调速等先进技术,使设备处于经济高效运行状态,通过智能控制做到实时调整空调的运行状态,改善三项电流不平衡、部分负载功率因数偏低等现象。避免“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等不经济运行现象和设备长时间处于低效状态而浪费电能。
在空调、泵机、中低压电动机前加装节电装置,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通过加装节电装置可以在更好的保证电源质量、延长使用寿命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节电效果。
雷奇节能生产的中低压节电装置---创立佳,主要用于中央空调、分体空调、风机、泵类等中低压电动机类负载,通过实施监控,优化电机的输入功率实现节能。根据不同的负载种类,进行不同的自适应处理,根据检测的负载参数确定负载种类,并根据不同的种类的负载特性决定利用不同的功率变换算法数显输出功率的动态控制。 (三)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采用计算机或单片机实施的教学区用电分时控制。仅解决了课余时间的长明灯现象,但在教学时间内不能解决不合理用电的浪费现象,其中包括:白天在室内照度很好的情况下开灯现象;教室内生员很少的情况下全部开启所有照明。既然上述方法不能从终端细化处理,就必须考虑启用新的终端控制技术思路来解决这一浪费问题。对用电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目前,网络化智能监控系统在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十二所节约型校园示范高校已取得良好效果,照明节电率超过40%。实现了白天室内照明度达标不开灯,按需分配的原则对于路灯、室内灯进行硬性加人性的控制,实现高校照明终端的无人化自动控制管理,真正杜绝了照明用电浪费现象。 结束语 大学校园节电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探讨和改革。节电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需要学校水电管理部门主动与学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节能氛围,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节能工作的全局,进一步做好节能工作,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节能意识,千方百计节约资源,为国家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南大学节约型校园节能监控系统平台通过验收 2011年1月11日,江南大学作为“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节能监控系统平台示范建设”首批示范试点高校,圆满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会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组织的专家验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节能处处长张福麟,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顾小平等出席了验收会。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综合处王建清处长主持。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副校长田备出席会议,并介绍了江南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总体情况。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察看了设备现场,观看了项目演示,测试了节能监控系统平台软件。专家组建议,江南大学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建设经验,加以推广应用,为促进我国高校节约型校园节能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