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报道了本市一起由旧电视机引发的居民楼起火事件。一位85岁高龄老太在家中看电视,不料电视机突然起火,险些酿成巨灾……据悉,在上世纪90年代,商场里大多是显像管彩电。直到本世纪初,液晶彩电才逐渐代替CRT彩电成为市场主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批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的老电视机,现在仍“蜗居”在上海的居民区里,而二手市场更是充斥着废旧电器的改装品。“以旧换新”该如何打造规范的废旧电器回收行业链?回收行业又该如何根除“游击队”?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触目惊心 废旧电器频频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地多为老式小区 据本报报道,今年11月20日,曹杨路一位85岁的老太正在家中看电视时,电视机突然起火。据老太回忆,在她看电视时,电视机突然“刷刷刷”地闪,忽然,电视机后盖冒出白烟。正当老太纳闷时,电视机突然起火。老太的小房间被烧毁,所幸她果断切断电源逃生,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知情人士透露,老太的电视机使用时间很长,且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起火原因疑似高压包起火所致。老太和女儿女婿居住,平时儿女上班工作时,老人家喜欢开着电视解闷。 记者了解到,电视机起火事故多发,且电视机一旦着火,就“势不可挡”。今年9月,杨浦区市光四村一户居民家中起火,消防称疑似电视机老化导致;去年4月,大连西路玉田新村55号楼4楼的一户居民家中突然着火,大火烧光了整个房间。 记者观察到,这些火灾发生地,多数为老式小区,或家中仅有独居老人。电视机一般为CRT(显像管彩电)。使用时间未必很长,一些超过了10年,一些彩电仅有4年多。 现场回访 “不坏不换”电器“超龄服役”仍未引起居民警惕 日前,记者来到电视机火灾发生地,曹杨路922弄小区采访时发现,大多数人家都有一台老式电视机。直到看到邻居家彩电着火,几位居民才发觉:自家的彩电也有十多年了。 “我们家的电视机是1994年买的,年纪可比烧起来的那台彩电‘大’了很多。”居住于该小区的方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于3年前购买了新彩电,但老彩电仍然放在家中。有时孩子会和自己抢电视,方先生就干脆新老电视机一起开。 对小区里85岁老人家电视机着火,方先生觉得很诧异。不过,他认为发生火灾是概率极小的事件,因而仍打算继续使用家里的老电视机。 该小区保安人员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小区防火较先前有所重视。安保和物业都“猛补”了一些消防知识。但居民普遍认为着火是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 记者在数个老式小区调查时发现,许多居民,特别是老人对电器有“不坏不换”的消费习惯。在徐汇区凯旋一村小区内,金老夫妇的电视机就超过了20年。儿子结婚后,为二老买了一台新电视,想把老电视机卖掉。而老夫妇俩觉得旧电视机还能看,就坚决地把它搬回自己家里,现在,这台电视机一天至少工作10小时。 社区租户、小店中,二手电器大多来历不明、不做检修 在一些临时租赁的房子里,二手电器是占了“半壁江山”。大学毕业不到半年,江雨在上海某小区租了一间小屋过渡。小屋里没有家用电器,江雨就在虬江路购买了一台21寸电视机,花费300元。 电视机一望而知是“杂牌”,不过成色很新,电视机的外壳锃亮,而且也挺好用,一按开关,“有声有色”,于是江雨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下来。“在这里住一两年,买好的电器没有意思。明年还可以把旧彩电卖掉。这台彩电花费很少,还省得搬来搬去。”江雨觉得,这是一笔“实惠账”。 而当记者问江雨“你买的时候是否知道这台电视机已经用了多久?里面的零件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会不会做检修?”时,江雨笑着说:“买二手电器,谁会考虑这个?应该不会有问题的吧。” 记者了解到,在老式居民区内,许多临时租户都会选择购买二手电器。而购买的唯一标准:能用就行。在老式小区内的一些小店,如小旅馆、理发店、杂货铺里,来历不明的旧电视机随处可见。 【二手电器安全堪忧】 零件老化+未经检测=灾难! 上海广电集团金星电视机总厂技术人员陆伟毅向记者介绍道:旧电视机着火的起因往往只是主板上的小零件脱落。这个小零件让主板的其他零件承担了过高电压,从而让主板起火。而主板零件脱落有两大原因:一是电视机的使用时间,二是零件本身的质量。 正规电视机在出厂前会经过一系列检测。包括耐高压试验、振动试验等,以考核温度对整机的影响。对电器修理,正规厂家会按照标准,保证“不漏电、电阻绝缘、防火灾、防意外”,保证电流在50毫安以下。“把电视机修理好,不仅仅是让它运转,还要保证它的安全系数。” 而由废旧电器改装而成的二手家电,其零件本身就有了一定的使用年限,继续使用,加速老化,很容易引起火灾。而如今二手市场的拼装机,主板质量存在严重隐患。“即使他们是用新板子,也没有经过安全检测,在绝缘性能上非常糟糕,很可能引发火灾。” 废旧电器流向何方? 他们走街串巷收购废旧电器,卖给回收商家,每台可以赚30元; 他们收购到废旧电器后,拆掉、重装、再卖出,每台赚20元; 他们收入可观,而那一台台存在安全隐患的二手电器,就这样不停地在居民区内反复流通,直到有一天不幸“自燃”…… 串巷小贩 回收再倒卖每台能赚30元,进货“三五百台没问题” 骑着电瓶车,放着录音机,满大街游荡。“彩电、冰箱、空调、电脑、洗衣机……”这就是“收旧小老板”孙浩远一天的生活。 孙浩远的名片上写着“金沙江二手家电调剂公司”。孙浩远坦言,这家电器公司只是一个小作坊,他名正言顺地当着“自己的老板”。他驻扎在长宁区的一间小屋子。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收购电器,然后将之运到不同的收购点。一般一台21寸彩电,以70元的价格收进,以100元的价格倒卖给回收商家。 在上海,收购废电器有三大“据点”:电器垃圾一般送到江桥幸福村,普通电器送到虬江路,而电视机一般则送到浦东居家桥路。据了解,上海“地下”废电器回收点至少有6个,是孙浩远这样的“散兵”则串接了二手市场的利益链。 孙浩远的生意还颇为红火,走街串巷收入可观。据他说,上海正规的收购站还未成气候,像他这样的贩夫走卒,仍然是居民小区收购废旧电器的“主力部队”。 像孙浩远这样的“贩夫走卒”的生意做大之后,往往会有自己的维修店。而这些维修店,往往“挂羊头卖狗肉”,主要精力都不在“维修”上。最大的盈利点,仍在倒卖二手电器。 在广元西路虹桥路交界处的一个私人电器修理点。当记者询问是否有二手电器出售时,工作人员立即兴奋地表示,可以帮助到郊区进货。至于数量,“三五百台没问题”。 交易市场 废旧彩电拼装后出售能赚20元,“每天最多上百单” 记者随即来到浦东新区博山路电子交易市场,这里是“散兵游勇”们的聚集地。 据了解,这里聚集着60多家大大小小的电器回收商。市场的外围遍布回收点,仅有的几家居民住户全被修理店铺包围。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门边的店铺里,几个工人正在往卡车上搬运刚拆下的显像管。在逼仄的走道边,几个中年妇女正在忙碌地拆卸电视机部件。 记者来到集市最里侧的一家小店铺,店铺门口摆满了废旧的显像管和电视机主板。遗弃的碎电线散落一地。店内,两个工作人员正忙着拆装电脑。其中一位工人告诉记者,该小店做的是代加工生意,生产的主要模式即是废旧彩电“再组装”。 旧彩电的用武之地不少:成色较好的彩电可以直接出售。倒卖给一些二手批发商。如果彩电外壳破旧,那么商店就可以进行“换装”。小店进了一些彩电的外壳和新电路板。显像管在打磨之后,能够翻新再用。 工作人员透露,一般25寸电视机外壳成本价为20元,新电路板为80元,显像管的成本价一般为20元,整机成本一般为120元。店铺以140元的价格卖给小厂家,中间盈利20元。虽然盈利微薄,小店的生意还算红火。“每天能接到三四十单生意,多的时候能接到上百单。” 这些摊位是否有人监管?记者来到博山二手电器交易市场管理处,工作人员以忙碌为由拒绝了采访。 “这本来就是杂牌拼装货,根本没人管,更别说什么资质。”拼装工人顺手抄起一个标牌,摁在电视机的屏幕下方。“想挂什么牌子就挂什么牌子,市面上的二手电视机,基本上都是这么拼来的。”工作人员透露,在这个集市里,收购彩电的人家都会接到这样的生意。 “以旧换新”好经念歪 从2009年12月起,国家推出家用电器“以旧换新”政策。如在正规商场购买电视机,就可参与“以旧换新”,能得到最高400元的补贴,远高于市场价。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疑能为存在安全隐患的废旧电器打造正规的处理途径。然而,“以旧换新”中的种种不规范现象,仍让废旧电器“蜗居”在居民区内。 商家拒绝上门回收21寸以下小电视机,老人只能卖给收购小贩 “以旧换新”也有条条框框。在中山公园附近的几家大型电器卖场,记者发现,“购买者需要有本市户籍”。这一“铁律”,已经把新上海人挡在了门外。同时,商家对电视机也“挑三拣四”:14至21寸的彩电,商家不负责上门接收,必须自己搬来卖场。对14寸以下的小彩电,某电器商家表示:不回收。 今年80岁的杨阿婆家中有一台14寸彩电,时常出现跳屏,杨阿婆打算更换一台液晶彩电。一听说必须自己送货上门,杨阿婆立刻以40元的价格,将旧彩电卖给了街头小商贩。而杨阿婆如果能参加“以旧换新”,可以拿到200多元的补贴。“离商场还有很长一段路,我又搬不动,为了个旧电视机真不值得。”杨阿婆不禁要问:“既然一样是拿去报废的,那大电视机和小电视机,为何要‘区别对待’?” 记者采访了位于中山公园附近的该电器商家,收购处负责人回应称,21寸以下的彩电不上门回收,是回收处人手不够。而同样在中山公园附近的苏宁卖场,工作人员称,大小彩电一视同仁,并未听说如此规定。而第一家电子电器回收企业、新锦华回收公司经理袁铁官介绍,并没有相关规定。“即使是9寸彩电,也会按照规定上门接收。” 记者在查阅《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后了解到,国家并未规定“以旧换新”的电视机型号。在附则中写明,运送路程同样在150公里以内,21寸以下CRT电视机,国家补贴20元,而21寸以上彩电,国家则补贴30元。 而那些被某些卖场“轻视”的小电视机,则如杨阿婆家的彩电那样,流入了二手贩子市场。 地下加工点参与回收旧电器,大卖场熟视无睹 在采访中,市民刘小姐向本报记者反映:自己曾参与过某商场的“以旧换新”。刘小姐事先知道,按照正规程序,上门回收旧电视机的工作人员应当给客户一张单据,让客户拿到商场兑换现金。但当时工作人员上门时,却直接拿出200元补贴给她,把29寸旧彩电抱走。 刘小姐感到非常疑惑,该工作人员却拿出相关证件,证明自己确实是商场工作人员,不会有假。至于为何变换程序,他却语焉不详。最后,刘小姐也选择了沉默,没有深究。“毕竟对我来说,在经济上我并没有什么损失,而且就像那个工作人员说的那样,我可以少跑一趟,何乐而不为?”不过,刘小姐坦言:“唯一的问题就是,他这样做法,我不用去商场,就也不知道自己这台旧电视机会流散到哪里?” 在中山公园附近的某个“以旧换新”服务点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门收电器的有许多家小公司,并不是固定一家。而这些小公司与电器商家是“合作关系”,收购的废品由小公司自己“拆装处理”,与商家无关。 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是正规大卖场的“以旧换新”,也充斥着许多“游击队”。他们通常已经初具规模,有一定的销售渠道。与大型电器商场合作,他们做的生意“稳赚不赔”。而这些废旧电器最终的流向,大卖场对此并不监督。而据一位回收人员透露,一部分废旧电器被私自卖到了地下拆装加工点,经过一番改装后充斥二手市场。 至于“以旧换新”后,旧电视机流向何处?商家服务点竟然各有各的说法。有的工作人员称,对废旧电器会直接焚烧处理。而某商家回收工作人员称,电器会被拆装再利用。 观点 回收有法不依“换新”监督缺席 上海电器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中敏告诉记者。早在8年前,国家就已出台废品回收相关法律。而家用电器的再使用也应当按照程序。根据《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产品修复出厂应达到一定标准。修复的彩电再销售,必须具备“准销证”。 孙中敏认为,二手电器行业乱象已成顽疾。现今,国家对废旧电器已经立法,也采取了“以旧换新”政策,但在却没有相关部门监督、执行,这造成了政策执行上一个很大的漏洞。“现今,‘以旧换新’政策出现,对电器收旧‘乱象’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打个比方,就如同建立标准化菜场,收容所有的无证摊主。资金有了,想法有了,政策也有了,但是如果整个菜场的运行程序没有形成一体,那么各种乱象也就来了,哄抬价格的,倒卖摊位的。家用电器也是一样。” 孙中敏称,当下电器大卖场的确可能存在回流问题,因为在实际监管中,仍然存在一定漏洞。大卖场可以将电器承包给下属回收公司。这些下属公司虽有营业执照,而他们有没有按照规定“再利用”,能否确保废家电不回流市场。这些就不得而知。“因此,整个‘以旧换新’的行业链条还远未成形。” 举措 细则明年出台专家:建奖惩规则 孙中敏告诉记者,为了解决 旧电视机回收 中的种种问题,杜绝安全隐患,目前相关细则仍在探讨中,并有望在明年出台。 为此孙中敏呼吁,细则中应当确立奖惩原则。例如,对达到一定年限的家用电器,应当有一系列硬性措施,鼓励市民把废旧电器报废。例如,“以旧换新”的电器,应当进行拆解处理,不可以再度流入市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对老百姓而言,对于旧电器的整个流通过程不应该一无所知。对回收企业而言,怎样回收再利用,相关政策是什么,如果违反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各个环节都应当‘环环相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