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冬天前所未有的温暖。对于全球汽车制造商和关注汽车的人们来说,这个暖冬带来的却是深深的寒意。尽管世界各国环保与节能法规日趋严格,尽管在过去的20年间汽车油耗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尽管主要汽车制造商和研究机构正在争分夺秒地攻关清洁能源汽车,遗憾的是,不管是成功制造出的新概念混合动力轿车,还是不断挖潜的汽油和柴油汽车,目前批量生产的汽车产品依然无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和百年前汽车诞生时一样,汽车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依然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环保与节能的巨大压力之下,我们的确需要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的汽车,汽车制造商也的确有责任把研发与制造的重点聚焦到节能和环保领域。不过,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环保的、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我们不仅需要对症下药,找到有助于缓解当前环境和能源压力的方式,也有责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洁净友好的环境。 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现代交通运输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体系,交通工具当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交通工具的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同时,这一体系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与管理。要达到环保与节能的目标,仅靠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只有道路交通的所有参与者责任共担、各尽其能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者的普通消费者,对于哺育我们成长的地球,同样有一份保护的责任。 过去的一百年,汽车成功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现在,也许该是我们用行动来影响和改变交通和社会生活的时候了。进入汽车社会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汽车的使用环节却大有文章可作,节能与环保也大有潜力可挖。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有车者,经常抱怨出门堵车、四个轮子不如两个轮子快。其实,要解决这样的烦恼有很多种方法,你可以选择早出晚归,错峰就谷;当然,如果你肯“下车”,换一个身份换一种角度,你就会发现,还有多种又经济又便捷的方法,比如,如果你从驾驶员变成乘客,就可以乘坐出租车或者地铁、公交车,还可以乘坐有些超市和市场的免费班车;再比如,许多超市、商场甚至便利店都开通了送货上门业务,有些商场也可以通过网络订购,你打个电话或者在网络上就可以解决了……普通消费者买车的目的,不外乎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与时尚。在我们身边,不少有车者已经习惯了以车代步,出门就必须车轮滚滚,更有甚者,连去附近的超市买菜都要开车前往。可惜,即使城市不断地扩大,道路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不加节制地使用汽车,结果只能是每个人的汽车生活都会大打折扣,城市交通不堪重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在国外一些人口稠密、私车比例很高的大都市,大部分车主宁愿选择乘坐地铁上下班,不用上班的老人则更愿意坐四通八达的公交车出行,家庭妇女采购或者接送儿童往往会驾驶小巧实用的小轿车。 因此,合理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将会给环保和节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影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方的交通条件,为自己设计一套经济而有效率的出行方式“套餐”。比如,3公里之内的目的地可以不必开车,公交或者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步行也可以考虑,既不会太辛苦又可以节约开支,还可以让车主增加运动量。专家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不是有一条叫做“迈开你的腿”吗?再比如,自驾车出门远游的时候,不妨约上亲朋好友拼车同去,不仅可以节省不少过路过桥费和燃油费用,还可以轮流开车减轻驾驶疲劳,有人作伴的旅途也会更轻松,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与此同时,大城市的车主还要学会避免扎堆的技巧,如果一定要在观赏的最佳季节前往热门景区,选择公交一定比自驾车更快捷更方便,否则你就必须把你的时间表多打出几个小时的富余来。 此外,如果每个车主都压缩一部分开车时间,就可以为我们的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比如,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候或者雨雪天,尽量减少开车出行,以免加重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日前,“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得到了几十万北京车主的热烈响应,很多车主将统一标志贴在自己的车上,表达对北京环保事业的支持。其实,对于私家车主来说,每月少开一天车一般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但对于城市的空气来说,却可以直接起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举手之劳成就环保善举,的确值得提倡。 当然,如果你是个准车主,那就请优先考虑环保节油、排量较小的汽车吧,这既是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从长远打算节约用车成本的实惠选择。 节能环保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