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
亭子竹亭
用竹作凉亭,唐代已有。诗人独孤及曾作有《卢郎中寻阳竹亭记》:“伐竹为亭,其高,出于林表。”到后来,桥凉亭亦有以竹为之者。《扬州画舫录》中载;“梅岭春深即长春岭,在保障湖中。岭在水中,架木为玉板桥,上筑方亭。柱、栏、檐、瓦皆镶以竹,故又名竹桥。”可见竹凉亭应用之广。
由于竹不耐久,存留时间短,所以遗留下来的竹亭极少。现在的竹亭多用绑扎辅以钉、铆的方法建造。而有些竹亭,梁、柱等结构构件仍用木材,外包竹片,以仿竹形,其饮坐凳、椽、瓦等则全部用竹制做,既坚固,又便于修护。
竹,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而且挺拔秀丽、高雅柔美,和松一样四季苍翠,和梅一样傲雪耐霜,质朴无华,高风亮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讴歌。白居易曾作《养竹记》,他说:“竹似贤,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固以树德,直以立身,空以体道,贞以立志”,君子由此而思“善建不拔”、“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以竹之节操品性为修身立命的典范。苏东坡更是对竹一往情深,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因此,在园林中,除了在凉亭旁种竹之外,用竹建凉亭,追求清丽高洁的雅趣,亦深得世人之欢心。
亭子铜亭
据《儒林外史》中记载,明代南京中山王府内的瞻园假山上,曾建有铜亭一座,下面还可以燃火取暖,立意新巧。现存的铜亭不多,著名的有:泰山的金阙、颐和园中的宝云阁、昆明鸣凤山金殿,以及五台山的铜凉亭等等。严格地说,它们不能算凉亭,只能说是凉亭式建筑,但习惯上,却都称它们是“铜亭”。
铜亭也是仿木结构建造的。以宝云阁为例,它通高七点五米,重四十一万四千斤,四面有菱花扇。柱、梁、斗、拱、椽、瓦、宝顶,以及九龙匾额、对联等等,都和一模一样,它通体蟹青色,造型精美,工艺复杂,是世上少有的珍品。
亭子撮角亭子
四檐有尖角而上翘的亭子。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你看那百花烂熳,春景融和,兀那花丛里一个撮角亭子,亭子上结下个蜘蛛罗网。”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我跳过这墙来,原来是一所花园,远远的一个撮角亭子里点着明灯蜡烛。”
建亭地位,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内向外好看,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
亭子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
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
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园亭的设计构思
园亭虽小巧却必须深思才能出类拔萃。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所选择的款式:传统的、现代的、中式、西洋;风格是自然野趣还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其次,在同样款式当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
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