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型号/数量
福寿紫砚石
(一)来源:
“福寿紫砚石”是近期经过对观赏石资源的地质专属性研究,依据相应的成岩规律进行实地踏勘后,才从江南古陆的林区深谷中发现,并几经周折,开路建桥,用尽人力、半机械、机械……的所有手段,才获得了一批不同花色、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紫色优质园林石、庭院石,以供高档园林造景及大型别墅、庭院、馆所、公园、宾馆或博物馆作为树碑立牌之园林美石。
(二)石种名称:
根据此新石种的石质特性、赏析意境和当地的流传故事而定名为:福寿紫砚石,可与闻名于世的“紫袍玉带石”相媲美。
(三)石种特性:
a. 石形:因受大型节理的切割而形成天然的巨型层板状、条板状、扁柱状及条块状。
b. 石色:以纯紫色为基调,兼有紫红、朱红、暗紫红、赭红、灰红及灰紫等多种岩石色调变化。并兼有淡绿-浅白绿及淡黄绿之浅色条带间夹于其中,酷似广泛用于玉雕或制砚的“紫袍玉带石”。
c. 石纹:除均匀的紫色外还兼有浅绿、白绿、灰白、浅灰黄等浅色条带、纹带或夹层;少数情况下可见浅色圆斑,此即为砚石之“眼”,可选作中高挡砚材,有眼者为石中之珍品。
d.石质(岩性):为含硅质千枚状粉沙质板岩。层状-板状、千枚状至条带状构造,隐晶质、变余粉沙泥质结构;质地细腻而致密,硬度为4左右。密度2.55~2.7g/cm3。矿物成分有水云母、绢云母、石英及致色的高价和低价铁离子。
(四)石种年代及成因:
据现场考察及地质资料判定,原岩形成于元古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2至16亿年的历史。此类石种为形成于原始古陆边缘的稳定半深海沉积环境,经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改造而形成。
(五)块度与规格:
现有福寿紫砚石的块度:估计单块重量:巨型——20~30吨,大型——10~20吨,中型5~10吨,小型——1~5吨。
(六)赏析意境:
福寿紫砚石的石之美德就在于色彩艳紫而质地细润,并兼有浅淡的绿玉色条带。紫和绿都是象征吉祥富贵的祥瑞之色;见得“紫气东来”便一朝石来运转,好运连绵不断;所谓“脱去青衣穿紫袍”,官运亨通;紫色者为祥瑞之气色,紫和红则更是象征“万紫千红总是春”,再配上淡绿色的条带就又托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生命力无限而事业兴旺发达的喜庆、祥和氛围;故有朝一日若得此一石,则福、禄、寿、禧皆俱全矣!
由于石形多呈巨大的条块状、扁柱状,故形似雄伟丰碑,立地挺拔而流芳百世、千秋永固。若得此福寿紫砚石一件或一组,则可成为雅居、美苑、护宅、镇园、兴馆之美石也。
正在消失的砚石:远远不止是10倍的藏品
“砚石这几年价格的攀升,远远超过了CPI,从1000涨到10000,这种涨法。”听说是理财周报的记者,砚石藏家谷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不忘记开玩笑。
“巴掌大小的一块砚石,石质好的,几千一块也有,老坑的好料几万一块也有。石质不好的,就论堆卖。”砚石研究者谷泉每年都会前往重要的砚石产地江西婺源、九江几次,从石农手中购进砚石用于研究。他说的“老坑”是端砚产地肇庆一个最好的几个产砚坑口之一,而两个不同的坑,虽然只差几米,但石质表现的差别会非常大。
谷泉所钟情的砚石近年来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7月,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在杭州首推名砚专场,117方历代名砚成交115方,录得高达98.29%的成交率,1832万元的总成交额。其中“清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成交价96.8万元;“清吴昌硕等铭端溪合同砚”、“吴湖帆等铭大西洞端砚”,拍得71.5万元。
中国富人越来越钟情古玩
理财周报记者连线西泠印社拍卖公司董事胡西林时,胡正为一方准备上拍的砚台写鉴赏文字。他表示今年6月28-30号将举行与去年一样的砚台专场,大部分藏品来自日本,包括自己手上的砚台。“日本人收中国砚台比较多,特别是民国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
像去年拍场上的砚台60%以上是日本静妙轩、龟阜斋的藏品。砚台藏家陈国源告诉理财周报记者,龟阜斋主人山田奂和静妙轩主人滨田,都是日本大藏砚家,在日本和中国的藏砚界具有很高的声望。
过去砚台在拍卖会上都被归入文玩杂项一类,以北京瀚海、上海朵云轩、天津文物拍卖公司为重点。不过,去年西泠印社推出的名砚专场,使砚台作为拍场上的一个交易品种引起了更多关注,从大范围上丰富了砚台拍卖的价格谱系。
回顾在此之前的一些拍卖数据,明显看到砚台成交价的变化。比如2001年上海一件唐云新刻书画“宋老坑端砚”成交价8万元;中国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砚”成交价12万元;2002年,中国嘉德一方“清康熙菠萝纹砚”成交价5万元;一方“纪晓岚铭清端石日月长方砚”估价7万至10万元。对比去年拍场的价格,品相相近的砚品价格已经在几年内翻了近10倍,这些都佐证了名砚逐渐攀高的价格发展趋势。
砚台的价格攀高,与近两年传统文玩类别在拍卖场上的重获青睐不无关系。随着大量热钱涌入的当代艺术等板块在经济大环境改变下显得动荡,也随着经济实力增强的中国富人越来越多地被传统文化吸引,传统文玩杂项获得了更多关注。
谷泉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像砚台这样的收藏类别,由于操纵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的主导力量——西方藏家——介入不多,砚台本身也是小众收藏品种,所以热钱炒作的成分不大。“但是市场的风向由买家的喜好决定,并不能真正反映砚石本身的品质和稀缺程度。像古籍中提到的一些品种,现在看到都很便宜。”
“石头将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耗尽”
除了上述的因素外,砚台的价格攀升,原材料枯竭是最核心的原因。
“现在一年所挖出的砚石量,以前100年都做不到。今天的开采量是历史上最高的。”胡西林对记者说。
开采量历史上最大,供应充分,可是砚台的价格,曾经跌到历史的低谷,这是西方价值观操控下的艺术品市场。
不过,这几年砚石价格重新上扬,原因却是令人痛心的--毁灭性的开采造成资源濒临枯竭。
说到砚石矿藏的日渐减少,谷泉显得有点激动:“砚石的数量还不比和田玉,有延绵一千公里长的昆仑山脉。砚石是挖完了就没有了。”
砚石不是普通石头,成分为泥质变质岩,是寒武纪古海洋边上的泥土,经过数亿年的变化形成岩石,是非常罕见的化学物质。它的硬度在3.5-4度之间,而墨的硬度是2。“适于中国人磨墨的石头有几百种,但砚石的硬度是最适中的。”谷泉说。
“但是开采的成本是特别的高。”开采成本造成历史上砚台价格的高昂。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提到,“在唐宋之时,千百金之砚,比比皆是,甚至万金、数万金一方之砚者,亦所恒有;元明相承,价格日升,直至晚清,砚价仍保持其历来之平衡。”
砚石鉴赏专家刘演良描述了砚石开采的全过程。在开采砚石过程中,如果看不清石壁,看不准石脉,就会浪费好砚材。特别是最好的坑——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有时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石工把这叫做“断脉”,即断层),就得将它一块块地凿下来,再根据石脉的走向寻找石源。石脉(石层)的走向一般是斜向下方,有时也会曲折蛇行,甚至要挖到深层才能找到。因此采石工必须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顺其自然,按部就班,从接缝处下凿,尽量保住砚材的完整。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凿为主,每个石工必备三四十把工具。
在这种艰辛的劳作下,自然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的说法。直到宋代,因为歙州砚石开采中出现严重的塌方事件,歙砚被禁采500年。
但到了现代,高强度的重型机械开采完全改变了砚石的生产形态,但私采砚石的现象仍愈演愈烈。“10年前端州私采严重,打了几百个新坑,有人雇民工入坑采石,出了好多事故。后来政府严格控制了。现在高要市就要把坑口都炸掉,建公园,彻底杜绝私采。”谷泉说。而他每年到江西几次,从村民手中买石头。“很多石头在村民中是互相流通的,有的已经转手几次了。村民世世代代以此为生,现在石头越来越少了,他们就拆房子找石头——以前是拿这个来盖房子的,或者到河里挖籽料。”